时间:5月20日
地点:高二语文办公室
人员:丁新姝杨晓玉刘运龙 刘海涛 梁琳 张凯
主评人:刘运龙
今天,我们高二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听了刘海涛老师的课,上课内容为复习课《琵琶行》,现将备课组的意见反馈如下:
一、用课件引领文本课件简单、实用,尽量少用或不用图片。背景资料少而精,课件的字尽量少,字体尽量大。朴实的语言,朴实的课件,昭示了一位热爱语文的老师一颗火热的心。很多老师上公开课,都非常注重课件的华美。而刘老师虽是新教师却有大家风范,他制作的课件把实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几个主问题都通过课件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字体有变化,颜色有变化,字号有变化。用不同的颜色和字号表示不同含义,真正把心思用在了探究文本上。刘老师深入探究文本,引领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内涵,让学生真正地亲近经典作品,亲近文化大师。课堂环节丝丝入扣,息息相连。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浸润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二、用写作点亮文本课堂小结时,刘老师采用回复帖子的方式,进行写作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再次解读文本内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样一举两得,真正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树立一个靶子,让学生批驳,学生兴趣盎然。写片断时要求学生不写名字,让每位学生都能尽情倾吐心声。老师念读时,写的好的学生站起来认领荣誉,写的不好的学生,批评他的作品时对事不对人,学生没有负担。对于勇敢书写姓名的学生,表扬其自信。写作时要求学生做到“三精”,即“精诚”:真实,可以不署名字,写的不好的同学和大家一起笑笑就可以了;“精练”:论点鲜明、论证有力;“精彩”:语言美丽、精妙。要求具体明确,让学生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三、 用批评引领学生 “你的切入点正确,就是表述有问题。” “你说的是我听不懂的中国话。” “好的文章都一样,不好的文章像地道战,各有各的高招。” 刘老师用他实实在在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一个事实:说话要清楚明白,写文章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现在很多的公开课上,充斥课堂的都是老师的“好”“很好”“特别好”。老师极少批评学生,生怕被人指责为不尊重学生。其实,真正的尊重是让学生明确的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怎样做才是对的。一节课上下来,学生没有任何提高,只是在原地踏步,就是失败的课。而如果老师忌讳批评学生,特别是“评价”学生的发言,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很难进步。当然,也不能一谓“批”学生,真正的批评重在“评”,评价学生的得与失,让学生学有所得,这才是评价的真正意义所在。
林清玄先生说,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金翅鸟。有无边的想象,不凡的心象,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淡中,创造高峰。有一些鸟,总在雨中歌唱;有些花,总在月光下开放;有一些鱼,总在优雅中遨游;有一种心境,总在繁忙中逍遥。而刘老师,也努力引领着所有的听课者,成为智慧、优雅、快乐的金翅鸟。我们的智慧之花,就这样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