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中首页 学校概况 办学特色 校长专栏 运行体系 澄中新闻 校务公开 教育科研 爱的浪花 教师介绍 学生心语 校事记要 留言板
 
卓越教师第一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5-04-20

2015年04月20日09:28 来源:中国教育报
 
  拿到于漪老师的新书《卓越教师第一课——于漪谈教师素养》(于漪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最大的感觉就是书如其人,淡然而不失高雅。
  书中,于漪老师反复强调的一组关键词就是“影响”、“熏陶”、“感染”。她认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教育是以人育人的工作,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引领学生形成美好的人格,以自己的真才实学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感染学生,引领他们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而人格完美尤为重要。”是的,与其说教师是培养人的,不如说教师是影响人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会在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用言行举止影响学生和身边的人。
  “业务精湛”是第一要素
  一个教师想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熏陶”、“感染”学生和身边的人,没有底蕴和底气也是一句空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身为教师,首先得有作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于老师认为“业务精湛”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好老师必备的职业内涵、人生内涵。“真正的教师他有真本领、真东西,而且能把真本领、真东西教给学生”。“真功夫是业务功底的展现,才学是刻苦钻研、努力积累的必然。”真教师必须在“精专”与“广博”两方面下功夫,有比较厚实的科学与人文的底子。
  一个真正的教师,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吸纳当代科学与人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崇拜‘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教师”。一位学识渊博、表达风趣的教师,才可能“教得精彩纷呈,美不胜收”,“让学生有所得”,有“如坐春风”的感受。
  教师想要达到“业务精湛”的基本要求,最重要的是要谦卑好学,要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力。于漪老师通过不断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富有者”。于老师认为当教师,要把“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一位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先必须学而不厌”。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信息社会,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吸纳科学与人文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就无以从教,因为学生学习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早已经不只是学校和教室了。一位教师要想教得好,就要学得好。
  “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亦师亦友。学生面前应该做到师风可学,学风可师,学习方面也是学生的榜样。”真正的教师是会在不断地学习中,丰富自己,滋养自己的。一位不断吸收新信息滋养自己的老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会不断增强对老师的信赖与尊敬的。
  “博采众长”方能超越自我
  于老师认为教师自身的素养离不开“爱、钻、学”三个字。“只有真心实意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昭苏万物的实效”;只有对教材“不明底里不罢休”的劲儿,教学才能渐入佳境;只有“毫不懈怠,深入学,广泛学,视野开阔,功底深厚,才有教好学生的实力”。
  “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是无穷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对自己一定是有清醒的认知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很难所以才可贵”。于漪老师一直握着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这也正是于老师几十年来备受尊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老师的身上,无论何时何地,你看到的只是淡然与质朴,是谦卑与温和,丝毫找不到颐指气使的傲慢与不容质疑的霸道,更不会有为名利得失的斤斤计较。她说:“我的教育教学经验,说到底,都是学大家的,或者说是‘偷’大家的。我每听一节课,包括听我徒弟的,听青年教师的课,都是张开我的感官,运用我的思维器官去学习,因为我信奉‘博采众长’。”
  因为于老师的“博采众长”,才有了她作为人师的自我超越,才能坚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才能“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真正做到了“智如泉涌,行为表仪”,成了我们这一代教师以及今后教师的榜样。
  于老师坚信“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思想、道德、语言、举止,有意无意,都在对学生起作用,不是正面作用,就是负面作用,不可能作用是‘零’”,所以,教师要“重视自身人格的塑造,努力提升思想,净化感情,增长学识能力,不断完善人格,只有这样,对学生才能施以良好的影响”。我的理解是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吸纳、反思、总结、更新,才有可能增长自己的见识,发挥自己的才智,更好地影响自己的学生。
  读《于漪谈教师素养》,让我想到了费尔南多·撒瓦特尔的《教育的价值》,费尔南多·撒瓦特尔有这样一个表述:“教师不仅仅是一名老师或是一种职业,或者说主要是一名讲授学科知识的老师,而且是一门艺术,要用自身的影响力去说服你所照顾的学生,要让你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使其对学习着迷”。“教育就是一种塑造人类的集体工作艺术,而不是写在纸上或者刻在大理石上。就像任何一种艺术一样,教育中也含有非常多的利他主义的自恋成分在内”。或许于漪老师,是在用她的教育人生,书写她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与思考。(作者系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校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打印页面 | 关闭窗口

 
 
 
校办:xcyumenghao@163.com  邮编:312530
 
联系站长:王小妃 wxfei333@163.com  地址:浙江省新昌县澄潭中学
 
copyright©2000-2016  浙ICP备05081645号  电话:0575-86058633    浙公网安备 33062402000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