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
你好!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一学期即将结束,我为你的成长而高兴,可能是工作岗位的问题,这些天,很少关注到你的学习与生活,恰巧,有了一点空闲时间,不妨写点东西,也算是自己的一点想法吧!
孩子,周五晚上,你在客厅玩电脑,我们并没有说什么,原因很简单,毕竟是小学毕业班,平日里学习还算紧张,稍微有些放松,自然也不会说什么,没想到,你玩电脑、看电视竟然到了晚上11点多钟。更没想到,周六上午练书法、下午画画之后,愣是在晚上又玩到11点多钟,这时候,我和你妈妈自然有些紧张。不为别的,你与妈妈说得好好的,只要十几分钟就可以上床睡觉,可惜的是,我和你妈妈已经睡了一大觉,你却依旧在看电视,不是提醒,也不知你要到什么时候睡觉。
亲爱的儿子,你可知道,作为父母亲,我们时刻都不敢忽略你的成长,只要有一点点出入,自然心里会特别的焦虑,也许天下的父母亲都是如此,否则,你妈妈也不会昨天晚上立马就起床,喊你立即睡觉,事实上,我也没有睡好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了,生怕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不妥。
实际上,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被各种诱惑迷失了方向,如果没有人提醒,自己说不定就会走无数的弯路,这只有事后才知道。世界上,一些人荒废了美好时光,整日里就是在玩电脑、看电视、闲聊中浑浑噩噩度过一生,一旦到了晚年,幡然悔悟,才明白这么美好的日子自己没有懂得珍惜,可悲的是,那时再后悔又有什么用呢?孔子面对浩浩长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实他老人家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尽管如此,还在感叹时光匆匆从指间溜走,更何况我们这些虚度年华、碌碌无为之人呢?圣人与常人的区别在于有没有珍惜当下,如果珍惜当下,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这样的人就算智商再高,我看也不会飞得有多高。人活着需要常常反思,千万不能够随意挥霍美好时光,这是孔夫子能够成为圣人的原因所在,否则也不会赞同弟子曾子“一日三省吾身”的说法。读一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你会明白每天大自然都在发生奇妙的变化,只不过自己在花花绿绿的世界里迷失了双眼,忽略了美妙风景的存在。
事实上,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思索着人从何处来,到底应该如何打理一天天,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做好,可以看出,人又何谈能够正确面对生死呢?奥斯特洛夫斯基,他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伟大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问自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到底如何度过,是碌碌无为,还是虚度年华,还是为改变社会而不断奋斗。我觉得,人活着就是在不断选择,只要稍不注意,就会坠入地狱,这也是我们为啥要时刻反思自己的原因所在。
亲爱的儿子,可能是电脑里的游戏太过于刺激,电视里的节目太过于精彩,你不知不觉中忘记了时间从身边溜走,等到呵欠连天,才明白这样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天如果任凭懒散的气息催眠顽强的意志,说不定就会荒废生活,不信,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什么事儿只要稍微放松,就立马做不成。
我为啥天天写着教育教学日记,不为别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学会充实自我,让美好的生活更加精彩。正因为每天都如此做,生活也就不会停留,只要手边稍微停下来,就会立马思考,到底该如何充实生活,读书、写文章、实践、思考与反思,这一切都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反而生活变得快乐与精彩起来。
事实上,许多人为啥不善于打理美好的生活,说到底,就是缺乏健康向上的生活情怀,如果生活健康阳光,就得为浪费时间而悔恨,从而不断地激发自我,挖掘潜能,反而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来。屠呦呦女士为啥能够成为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不就是愿意放弃那些所谓的外在虚荣的迷惑,一心一意进行青蒿素研究,从而造福人类吗?否则,这位伟大的女士也不会成为“三无院士”?
圣贤之人只有放弃花花绿绿世界的迷惑,学会独善其身,愿意在孤独中追寻真理,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在吵吵嚷嚷的世界里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觉得在当下的时代,一天不学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落伍者,只有不断地反省自我,才能够拥有卓越的人生。
亲爱的儿子,我尽管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远大志向,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让更多的孩子在成长中走向成功,就算不能得到周围人的理解,也不会放弃上下求索之心。你妈妈说得对,一个人千万不能放纵,忘记约束自我,成功者往往能够做到自我节制,唯有失败平庸者才会任凭不好的行为放纵下去。天下没有虾饼掉下来,唯有知道自我精进的人,才能够开阔视野,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否则,天道也不会酬勤,业也不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爱迪生认为1%的天赋加99%的汗水才能够造就成功,但就算有了1%的天赋,没有了99%的汗水,一切也算是白搭。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圣贤,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自我加压,努力奋斗,孔夫子韦编三绝,不觉老之将至,伽利略坚定不移地验证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到底是否正确,钱钟书更是下笨功夫啃一些艰涩难懂的字典、词典,……我们往往关注成功人士取得的辉煌,就是不能正确看待其成功背后的付出。
我特别认同这样的说法,一个大写的人只有不断地往上精进,才能够造就大大的人生,如果视野狭窄,整日里裹足不前,只是在个人得失里患得患失,不用多长时间,自己就会堕落下去,没有了大境界,更没办法走在世界的前列。
亲爱的儿子,我就是想告诉你,人活着,千万不能够忘记自我反省,千万不能够被花花绿绿的世界所迷惑,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地明确远大志向,如此,我们才能够看得更远,飞得更高,也许这之间,没有别人的闲适与舒服,甚至在别人看来,这不过是苦行僧式的生活,这样的误解也许会让自己苦恼,但千万要记住,真理往往掌控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学会正确得认识自我,懂得珍惜当下,我们才能够看到早晨升起的美丽阳光,在夕阳西下之时,才不会后悔一天白白浪费。
你看了许多同时代的书籍,我小时候没有这样的福气,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责任,作为新新人类,没有担当,我们又怎么可能创造美好的未来。这一点上,我和你妈妈都在奋斗,不为别的,就是希望给你做榜样,人只有这样的活,美丽的世界才会永远属于自己。
今天早晨,我们针对你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但千万要记住,父母亲不可能永远陪在你身边,人只有学会自立自强,不断地反省自我,才能够拥有一番新的天地,期末将至,愿你及时调整自我,在经营充实美妙的生活中健康快乐阳光成长!
你的父亲:钱永华
2015年12月20日下午5:00
高三家长心态要正常
作者:吴非
任何有违教育常识的行为都会有不良影响,只不过后果未必即时显现。我常感到不解并忧虑的,是一些高三家长目前绞尽脑汁为子女做的,其实是在“埋定时炸弹”,制造恐慌。现时高中生多为独生子女,家中就一个宝贝,读到高三不容易;全家以孩子为中心,围着转,从幼儿园算起,十几年下来了,临近高考,听信恐吓,以为这是“决定命运的一搏”,不免提心吊胆,做出种种荒唐事。
孩子面对高考,究竟什么最重要?不是考试,是身心健康,是平常心。学生的精神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和学校,落后的教育观颠覆常识常理,给家庭形成更大的压力,往往做出违背常情的事,因此学生也就容易“失常”。
家长要保持正常心态,不要左顾右盼,动不动“你看人家的孩子”,总是在孩子面前唠叨,有害无益。说实话,相当一部分家长(也包括一部分教师)缺少正确的评价观念。违反孩子意愿,往往形成干扰,甚至纠纷。我二三十年前教过的学生,见面只叙友情,谁也没把当年的高考成绩当回事,经历了一些世事,更加明白:考试分数不说明问题,也不决定命运。当年学习拔尖的(现今唤作“学霸”的),事业上未必有明显优势;当年不显山水的,往往却很有境界。“排名”不代表学习能力,多考几分少考几分的结果绝对没那么耸人听闻,“明天比昨天更长久”,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
现今学校教育,不排除存在反常识反科学的成分,但总体而言,还是有规则纪律约束的。个别家长认识比较狭隘,不能客观评价教师教学,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这种情势下,教师和家长双方最好保持一些距离,适当调和,任何冲突都会干扰学生。家长有个人想法,要懂得克制,不要把自己的疑虑转移给子女。对孩子不能接受的事,不必强制或是夸大渲染,孩子在学校是学生,要给他们留点面子。比如,你不必把去寺庙烧香拜佛求签许愿的事说得活灵活现,更不能带着他参加迷信活动,有朝一日,他会觉得丢脸,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家长实在要嘱咐点什么,就多讲“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愉快第一”。为什么基础教育要强调“不提过高要求”?不是说小孩子学力不行,而是不能让他们过多承受压力,从而感到学习和生活无趣,认为生命无意义。
有老师给我看毕业生的来信,该生考了不错的分数,超过“重点本科线”二十分,很不错了,儿子自我评价“我这回发挥正常”,父亲却叹息“可惜你没能超常发挥”,——谁听了都啼笑皆非:凭什么要求孩子“超常”?我们能否期望那个做父亲的总是能“超常”,百米跑进10秒,足球夺冠?两次得诺贝尔奖?在考试文化的喧闹中,一些家长心态扭曲了,思维失常,逻辑混乱,有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怪念头;生活在这样的父母身边,每天被训练 “拼搏” “冲刺”,孩子怎么可能有幸福感!
高三有限的几个月复习备考,家长的心思,家庭活动的中心,一切都在高考。家长非常想为孩子做些什么,恨不得代替孩子受所有的苦,然而,你不可能代孩子去参加高考,——说实话,你也没有那个能力,即使你参加过高考,但不大可能有“再考一次玩玩”的信心与勇气。
摆正家长的位置,不要过多的包办替代,让孩子保持正常状态,家长首先要正常一些。你不能如临大敌,慌慌张张,不就读个高三吗?又不是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登基大典,也不是外敌入侵,不必兴师动众,如临大敌。孩子读高三了,你每天忙碌异常,絮絮叨叨的,等于把读高三的孩子当低能儿童,你“失常”了,孩子就很难保持镇静;失了“常”,麻烦事特多,往往一桩接一桩。
你不必对孩子百般呵护,有求必应,过分照顾,会加大他的压力,让他感到不安,他可能会认为你是在“投绩优股”,而他无法回报,如果考不好,对不起你买的那些营养品。十几年前,有位母亲说,儿子每星期回家,她都要买一斤儿子爱吃的野生河虾,七八十元,逼儿子吃下去;可是儿子在学校说,“每次少考了几分,我第一反应就是想把吃下去的河虾全吐出来。”
的确,许多原本能轻松享受学习的同学,被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毁了,那些毁坏了子女学习趣味和自信的家长至今仍然没有觉醒,依旧怨天尤人,以为当年少用了一分劲。对医学上的“过度治疗”,人们已开始懂得拒绝,而对“高三过度用力”却没有引起警惕,这是很奇怪的。
如果你的孩子在读高三,寒假让他多睡点觉,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