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中首页 学校概况 办学特色 校长专栏 运行体系 澄中新闻 校务公开 教育科研 爱的浪花 教师介绍 学生心语 校事记要 留言板
 
李辛甫校长在七届三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3-01-15

深化教育改革 走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澄潭中学七届三次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李辛甫
(2013年1月15)
各位代表、全体教职工:
下面,我以《深化教育改革,走学校特色发展之路》为主题,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二O一二年学校工作回顾
2012年,澄潭中学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体局的指导下,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不断进取,实现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一、教育质量 社会盛赞
让每位学生具有美好人性”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为了使进入我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学校克服师资、生源、办学条件等等不利因素,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扎实的工作举措,转变教育方式和育人模式,使原先学业不佳的有志学生在我校成人成才,成为学业的佼佼者、优秀的中学生。
2012年,我校教育质量持续,虽然优秀生被统招,但高考上线数量、质量列全市前茅,全校的重点率、本科率均远远高于同类学校。
特别是我校学生文明礼貌、勤奋刻苦、心态阳光、心地善良、心怀感恩、胸怀宽博,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同。高二班吕杭荣、高二班王哲文拾到上万元现金及时送还失主等,因为优异的教育质量和优秀的学生素质,学校再次荣获浙江省文明单位、家长满意学校、绍兴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被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确立为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校本研训促进项目试点学校。
二、学研结合 成效显著
“学习与教育结合,教学跟研究结合,教学跟课题结合”是澄潭中学开展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全校教师以备课组为载体,开展“一人主讲,同伴互助,上课评课,案例示范,做题选题,精编资料”教学跟研究结合的活动,因为活动规范科学,价值取向明确,有制度保障,产生了良好的效益,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学与学习结合、教学跟研究结合的价值取向,既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更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学校现有全国、省、市研究课题18个,教师发表获奖的论文有27篇,教师在各类教学比武、优质课评比中有82人次获奖,其中潘贤炯、张卓获绍兴市优质课一等奖,学校因为科研兴校成绩突出,荣获了“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校本选修 提升素质
校本课程的开发、选修课程的开设是一项艰巨又充满挑战的工作,全校教师在课程开发开设中紧紧围绕“唯真唯美、美育育人”的教育理念,开展了教育之美和美的教育的探索,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发现美、欣赏美、传递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编制出了一系列种植美、传递美、光大美的校本课程,如《科学是美丽的》、《美学漫步》、《寻觅人类的精神家园——世界经典名著阅读与欣赏》、《20世纪战争与和平——人性救赎与人性之美》等31多门与美直接关联的课程,更为重要的是许多教师在追求教育之美的过程中,已经把“真诚真心、美言美行”体现在了自己的教育活动中,以教学之美、课堂之美、语言之美、行为之美,教育影响感染着学生,引导学生去追求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
教师在开发、开设选修课的过程中,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学科专业知识得到了拓展,教育教学方式实现了转变,更关注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批判性、独特性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发展。
学生在走班选课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理想有了更明确的思考和选择,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人生的自我规划和个性发展。同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增强了关注社会、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学生在参与社会、关注社会、关爱人类、关爱自然的各类选修活动中,结对敬老院,为老人们带去年轻人的快乐和敬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韩妃江的生态调查报告》被县环保局采纳并被今日新昌刊发表彰,学生研究课题《利用焰色反应制七彩蜡烛的研究》获省一等奖。学生自发成立爱心基金会,利用收集废品、募捐所得帮助贫困同学,学校也获得了省慈善总会颁发的“赈灾捐赠慈善爱心奖”。
四、敬业爱岗 师德优良
澄潭中学教职工以“学生成长、学校发展”为工作宗旨,践行“爱心、责任、诚信、睿智”的价值观,用自己真诚的微笑、温暖的拥抱、悉心的指导、无私的关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澄潭中学成为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一所受人尊敬的一流学校。
一年来有72位教职员工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嘉奖,李辛甫老师荣获浙江省第二十四届“春蚕奖”、县优秀共产党员、县优秀校长,杨正康老师被评为绍兴市十佳模范班主任,程华良、俞锋被评为县家长满意教师,周丽、盛伟红被评为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王六妃、甘瑾、杨海华、陈秀霞、周丽、周丽英、俞质良、施伟永、郭发文、盛伟红、盛贤东、章文军、黄江铭、程华良、潘志君被评为第四届澄潭中学模范教师。参加高级职称评审的陈阳君、丁新姝、杨正康、马中来四位老师全部评上高级教师,王琼琼、梁琳、潘贤炯、周丽英、钱旖岑、俞锋、杨祝君、吕坚八位老师评上一级教师;在第五届高中青年教师素质比武中,石慧红、梁琳、王琼琼、石水英、程华良、俞丽春、舒恩江、石明荣、黄江铭、陈芳、周丽、杨祝君等十三位教师获得一等奖。
五、校园生活 丰富多彩
努力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学校每年组织大合唱、诗歌朗诵、主题辩论赛、英语演讲、书画比赛、春秋运动会等活动,特别是人人参加的“红色经典”合唱、“世界名曲”合唱、十二月份的综艺汇演以及艺术节中名家书画、调腔等各项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既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各种舞台,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二是开展“三分铃”活动,一位学生上台表演,另一位同学上台即兴点评,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胆识,更扩展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三是敞开图书馆,把图书放在学校的公共空间,放在教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思想。四是各种学生社团活跃校园内,心澄文学社、体操队、舞蹈队、学校合唱团、民乐队、影评小组、书画社等学生社团,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一技之长。五是加强体育锻炼,强健学生体魄,在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同时,学校始终坚持二跑三操,锻炼学生的体能,鼓励学生斗志。由于我校一如既往地坚持二跑三操和课外活动,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强,近两年在招飞体检中我校合格人数分别占全县的五分之三和四分之三,今天东航招飞体检中绍兴市三人合格,我校学生榜上有名。
丰富的校园生活,铸就了学生精彩的人生,学生在各类才艺表演、竞技体育、学科竞赛频频获奖, 2012年学科竞赛就有14人获省一二三等奖,徐方祎在省第二届“兰亭奖”中小学生现场书法大赛中获优秀奖,孙陆天在“恒源祥文学之星”中国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中获得了浙江唯一的全国一等奖,在“第四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评比中,我校学生蔡翔荣获了高中组唯一的全国特等奖。校合唱团演唱的《新世纪的辉煌属于中国》、《大漠之夜》获县合唱比赛一等奖。
“满园春色关不住”,澄潭中学令人瞩目的办学业绩引起了省内外兄弟学校的广泛关注,2012年来校参观学习的学校有山东、杭州、丽水、海宁、宁波、嘉兴、路桥、桐乡、衢州、温州、台州、萧山、苍南、余杭、普陀等地的学校,镇海中学的班主任培训班在我校举行,宁波市校长培训班、绍兴县教育局学习会、永康市高中校长会议也在我校举行,这些会议培训在我校举行,是对我们办学业绩和学校发展的最好肯定。
《中小学管理》2012年第二期,以较大的篇幅报道了澄潭中学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过程中所蕴含的教育追求、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认为澄潭中学的成长理念和路径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声誉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不代表我们已经做得很好,在追求教育理想、践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如何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做到“立德树人”,培养出“善良、大气、理性、高贵”的优秀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思考并努力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二O一三年学校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精神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培育学生的美好人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唯真唯美,以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和艺术素养,努力把澄潭中学办成一所受人尊敬的有个性的一流学校。
一、端正教育思想,追求美的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着力提升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学生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本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进一步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澄潭中学坚定不移的教育信念和办学理念。同时,根据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学校的多年的教育探索,学校提出并确立了“唯真唯美、美育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制定了《澄潭中学特色办学发展规划》,走特色学校发展路。
1.学校办学目标:努力把澄潭中学办成一所受人尊敬的有个性的一流学校,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相长,学术研讨浓厚,管理科学人文,人际关系和谐,师生情趣高雅,工作效率高效,学校生活丰富,校园环境优美”的美好办学境界,形成学校的特色和个性。
2.教师发展目标:努力使我校教师成为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大气包容、充满智慧和激情的专业队伍,成为学生喜欢的最美教师。
3.学生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育人的模式,不断创新人才的培育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美好人性的现代公民,使学生成为具有“高贵的精神气质、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生活情趣、高远的理想信仰、批判的理性精神、开放的思维方式、好奇的探究心理、独立的思考能力”的充满青春活力的纯真中学生。
4.重点发展项目
——建立教师成长平台“名师工作室”,让本校的骨干教师引领学科组成员快速成长
——完善培训进修制度,让更多的教师在学习、实践、体悟中实现专业发展
——形成培育学生美好人性的育人模式,努力造就有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和艺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开发校本课程,以美育人,让学生在艺术熏陶、美的感染中日臻高尚,并具有活力和创造力
二、转变育人模式,培养美的学生
美是真理的光辉,说明美与科学探索、与追求真理戚戚相关。
美是道德的象征,说明美与个人道德、与时代主流结伴而行。
在教育领域,有“语文之美”、“数学之美”、“物理之美”、“化学之美”……任何一个学科只要我们潜入其中,都会发现它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美的知识通过美的加工,在美的课堂经过美的教学,沉淀为美的品质,形成美的心灵。
在社会领域,有“最美爸爸”、“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一个个最美的故事,一个个最美形象,传递的是向善的社会风尚,闪烁的是人性的光辉,反映的是人的道德水准。与美同行,有你,有我,有我们,爱的奇迹就会发生,美好的社会就会逐渐形成。
(一)实施美育育人,培育美好人性
正是基于上述的思考和认识,我们在实施“美好人性教育”的过程中确立了“以美育人”的“教育主线”。外在的知识要沉淀为学生的基本素养,美感的形式、情感的浸润是其他任何教育所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而且美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因此,“以美育人”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是贯穿所有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之中的“一条主线”。同时,美本身也具有独立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它既是形式,又是内容。通过以美冶情、以美启真、以美蕴善、以美励志、以美养心等美育策略。
我们努力帮助学生发现科学之美:牛顿的F=ma,以最简约的形式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全部精义;爱因斯坦的E=mc2,只用三个物理量就描述了相对世界相互转换的深奥规律;元素周期表那样完美地让各个元素“对号入座”……同时,我们也让学生体会,探究行为的“失之毫厘”,即可导致结果的“谬之千里”;我们只有尊重规律、严谨精细,又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才能体验到科学创造的独有乐趣。
强化学生在日常学习与探究中的审美感受。把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体验美中强化美,进而激励学生以审美的视野投入到新的探索与创造中。
提供审美冲突,让学生在灵与肉、正与邪、善与恶、义与利、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中,思考生命的意义、扪问人生的价值。在美与丑、善与恶的搏弈中,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在不断战胜、超越自己中完善自己,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教养、有理智的人。
(二)开发学校课程,践行以美育人
美好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有机整合,是认知领域、伦理领域和情感领域的高度统一,任何一方面的或缺、偏失都会给人性带来扭曲,导致有科学知识无科学精神、有人文知识无人文情怀、有科学技能无生命关怀等等。同时,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科知识、方法实践、反思感悟缺一不可,不然,知识还是知识,技能还是技能,人并不因为有知识有技能而变得善良,就愿意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为此,我们要围绕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校课程体系,开发美的课程,实施美的教育。追求教育之美,意味着要懂得教育之美,理解教育之美,并执著于教育之美。追求美的教育就是要以对教育美的理解,把握教育美的规律,实现教育对美的追求,以教育对美的追求来丰富与完善人性之美。
1.种植美——学校课程的价值诉求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于所处环境的改变,“蓬”、“沙”都呈现了与之适应的生命状况,物如此,人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读什么样的书,跟什么样的人交往,就构成了学生的生命状态。
课程,美栖身的土壤,没有一套高品质、高品位、高品格的学校课程,美就不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此,我们要在以下课程开发中作出不懈的探索:
走进大师心灵——世界经典名著的阅读与欣赏。本课程系列旨在让学生与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最博学、最坦诚、最幽默、最睿智的大师展开对话,促膝交谈。通过阅读经典,感悟经典,在学生的心灵中注入世界上最美好、最善良、最理性的精神食粮,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
漫步科学世界——通过开发学科前沿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科学之美,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启发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以科学之美培育学生的理性之美、创新之美、创造之美。
感受灿烂文化——甲骨青铜、秦汉雄风、唐诗宋词元曲、晋唐书法、宋元山水、明清小说、康德美学思想评述、美学散步、罗丹雕刻等等。此课程系列旨在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会一些基本的艺术方法和技巧,掌握基本的鉴赏和审美原理,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以文化之美、艺术之美塑造学生的心灵之美。
彰扬个性特长——合唱演练、民族音器、民间工艺、民乐、越剧、调腔表演。此课程系列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掘学生的潜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在与美同行中塑造美好心灵。
学会生存技能——摄影摄像、美食烹饪、插花艺术、家居设计、应急救护、逃生演练、家庭消费与饮食、人际交往与礼仪、生态农业等等。此课程系列旨在帮助学生处理成年后的生存、生活、健康、安全的问题,能正确处理自我关系、物我关系和人我关系,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一致。
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爱心行动、研究性项目、社会调查、结对敬老院等。此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怀自然、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做最美的公民。
2.践行美——课程实施的终极目标
现实生活高于教育影响,实践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是将知识内化为心灵部分的必由之路,课程教学如果没有实践的环节,不可能收获品格。同时,道德、品质等属于默合知识范畴,存在于个人经验,嵌入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很难用文字从一个个体传递到另一个个体,只有通过实践—体会—反思—再实践,学生体悟到自己所进行的个人行为是符合社会的共同准则,能为他人为自己带来共同的福祉时,“积善成德”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自觉命令,普世价值、社会规范才有可能内化为“我的需要”、“我的义务”、“我的责任”。这样,课程知识才会融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知识才能鲜活起来,才能逐渐转化为学生的素养和素质。
教师人格熏陶人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与慰藉,是灵魂与灵魂的撞击,老师是最具影响力的课程,只有教师敬业爱岗,才有学生的热爱工作,只有教师的乐教善钻,才有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只有教师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才有学生的热爱生命、关心他人。任何对学生最为重要、最为珍惜、最有说服力的教育,便是教师自己对生活所取的态度。
阅读经典化育人
深化高一学生背唐诗,高二背宋词,高三背元曲,经过三年高中学习,每生至少都会背诵这三个100。每学期每生至少通读一本文学历史、哲学名著,人人都会背诵《论语》、《弟子规》。学生背诵阅读经典过程,是在了解自己和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化、历史、哲学、信仰,是在寻找人类进步的魂魄,是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美好人性在阅读中丰盈。
校园故事感化人
继续做好“感动校园、感动你我”的校园故事的征集和宣讲活动,“让身边人影响人”,学生易接受,也亦找到身边“善”的标高。学校计划汇集一百个这样的故事,做到人人都能讲故事,用故事教育人、感染人、打动人。让学生在故事的回放中细细体会人性的伟大和高贵,从而激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做最优秀的自己。
活动载体感悟人
活动载体是把知识转化为思想、转化为素养、转化为习惯的最有效途径。学校将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责任到人,使每件事都具有教育意义,促使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学、学中做,发挥活动载体的教育、影响、转化的功能,在感悟中形成各种素养和良好的习惯。艺术节各项活动、“红色经典”合唱、“世界名曲”合唱、春季团队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每天的“二跑三操”、写字唱歌、作业纠错、整理反思等等,事事都重要,事事都育人,事事见品质,学生的优良素质就在“认真做好每件事”中慢慢形成。
道德自问唤醒人
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最终是学生自我判断、自我思考和自我行动的过程,是自己主动参与和发自内心的选择的过程。为此,我们在教育、规范的基础上,班主任谈话、主题班会要落实“道德细节40问”,校广播、黑板报要宣传“道德细节40问”,并要求学生能怀揣“道德细节40问”,经常问问自己,想想自己在同学中的形象如何?想想自己在老师中的形象如何,想想自己在学校中的形象如何,引导学生在自问自答的反思和追问中,改进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和道德修养。
三、加强培训研修,铸就美的师魂
培训研修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并根据时代发展生长出新的教学品质的肥沃土壤,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持久的探索、实践、反思、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为此,我们把培训研修作为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学校管理。
()确立价值追求,学高身正为范
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做不好工作,没有诚信就做不好教师,没有睿智就教不好书。为此,学校以“爱心、责任、诚信、睿智”为价值导向,秉持“真诚真心、美言美行”的行为准则,要求教师以自己的辛勤工作为学生带来实惠和希望,以自己强烈的责任意识,饱满的精神面貌,深厚的思想感情,敬业的奉献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每学期坚持学习教师的《人文读本》,阅读一部世界名著和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教育情怀,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二是关爱每个学生,做到精心备课、认真授课、耐心辅导、规范考试,在工作中育人;三是在教学中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出来,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四是做好表率作用,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如果每个教师用自己最美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最美的行为影响学生,用最美的教育引导学生,学生在这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美好氛围中就会健康成长。
(二)实施名师工程,促进教师成长
1.学科带头人系列:造就10名左右有强烈的科研意识、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研究能力,能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工作者。为实现这一目标系列,一是学校为他们建名师工作室并提供相应的活动经费,二是每人落实一个研究课题,三是每人能带好一个学科团队,四是要求能开发、开设校本课程,五是每年能发表一篇论文或在省级获奖,六是学校出资帮助他们著书立说。
2.骨干教师系列:造就20名左右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和研究能力,具有将学科教学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进的能力,有能力领引备课组进行教学改革并作出贡献的教师。为实现这一目标系列,一是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机会,经费由学校全额承担,二是提供相应的课题经费,三是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四是能带好一个备课组。
3.教坛新秀系列:2835周岁青年教师群体。使他们具有强烈的科研和改革意识,不满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科教学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和认识,能充分吸收借鉴现代教育的一切成果服务于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行为的转换,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系列,一是对他们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二是在经费和业务学习予以保证,三是鼓励他们进行教学改革,体现新课程理念,四是要求他们每年有论文获奖或发表。
4.一、二年教龄的教师:以规范教育行为、端正教育思想、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能力为师训目标,把改善课堂教学、解决教学问题作为他们进行教育研究的载体,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教学的得失,理解教学的真谛,反思教学的价值判断,在不断的研究、反思、批判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逐渐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为实现这一目标系列,学校一是抓教学常规落实,使他们教育观念和行为符合新课程标准,二是抓提高,要求他们紧跟师傅又超越师傅,三是抓学习,做好学习心得笔记,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四是抓反思,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聚焦教学现场,锻造高效课堂
1.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学大比武活动,项目有: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板书与板画、说题评题、说课评课、普通话演讲、论文评比、课件制作等,引导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在载体活动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2.以备课组的周交流为载体,发挥团队智慧。主讲人一定要紧紧围绕下面三个方面展示自己对一周教学理解:周计划安排,相关学科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解读,每课时教学内容确定和剖析(一是确定核心教学知识;二是揭示蕴含的学科思想和方法;三是提醒学生易犯的错误和易混淆的知识点)。其他成员要围绕主讲人提供的教学思路展开讨论,集众人之智慧,不断发挥备课组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功能。
3.开展教学艺术展示周活动,发扬专家、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每学期定期不定期开展活动,优秀教师进行公开展示课堂教学,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和专题讲座,在教师、优秀教师、专家的互动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4.坚持一个月打磨一节精品课,以精品课引领常态课,引导教师分析原先的教学设计与优秀案例之间差距,找到教学预期与教学现实之间的差距,在教学实践、学习反思中加深对课堂的理解,在不断学习、借鉴、反思、修改中,打磨出一节自己满意的精品课,使打磨精品课的过程成为教师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的助推器,成为合格教师向优秀教师变化的转化器。
(四)立足关键事件,提高教学能力
以影响教学质量的微观事件为载体,不断探究影响教学质量形成的关键因素,如备课技能、听课技能、评课技能、教学反思技能、教学评语运用技能、作业批改评语技能、试卷命题技能、试卷分析技能、作文评语写作技能、解题说题技能等等,把这些关键教学事件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作为问题进行剖析,作为备课组、教研组的主要研究内容,作为名师工作室重点解决的课题,研究和解决这些“关键教学事件”的过程,实际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五)学术沙龙研讨,共享教育智慧
学校定期和不定期地举行各类学术沙龙活动,班主任论坛以介绍班级管理、培育学生品德、转化后进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为专题,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教师讲坛以主题演讲为主,促使教师整理自己的教育思想,明确自己的教学追求,让讲坛成为教师成长的一个载体。暑期读书会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研讨,在研讨中明朗教师的努力方向。建立名师工作室,确定工作室主持人,选择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加盟,并制定任期工作目标、工作计划、成长规划、带教任务,以学员的“教学业绩、教学水平、活动展示、获奖情况”为主要评价依据,保证活动经费、活动时间,扶持工作室开展正常的学术沙龙、教学研讨,力争在师徒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中造就培养一批名师。
四、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美的学校
学校文化是各类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学校生命和灵魂的集中体现,继承文化、整理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化是学校的职责和使命。为此,我们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入手,对丰富学校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确立核心价值,深化校园文化
核心价值是学校在追求教育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多数教职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学校意义的终极判断,从内表现为相同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在外体现为共同的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为此,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持久的探索,并形成了有澄中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是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一所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显为教育行为和内隐为学校的价值观念。“爱心、责任、诚信、睿智”的学校价值观核心主题词,指明了一个人民教师应遵循的共同愿景、精神追求、发展方向和日常行为。爱心是做好教育的前提,责任是做好教育关键,诚信,才有教育的正能量,睿智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爱心、责任、诚信、睿智”既是教师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体化,也是规范教育行为、引领学校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二是进行持久的礼仪教育。礼仪不单是形式,更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尊重、平等、谦让、文明、和善等等是礼仪的表现。其实,礼仪是道德的外显,是行为的准则,是交往的枢纽,是文明的标志。我们所倡导的“真诚真心、美言美行”的心灵原则和行为准则是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实施礼仪教育既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人类进行文明交流的需要,也是践行核心价值的行为表现。为此努力做到,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在日常管理、课堂教学、各项活动处处严格要求,事事体现文明礼貌,让学生学会相互尊重,学会彬彬有礼,学会文明交往、文明沟通的基本常识。二要坚持知行统一,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实践、感悟、改进和提高,提高文明素养。三要坚持言传身教,教师的师德师风、礼仪行为都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都会在学生成长中留下印记。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本身的言行就是对学生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四要坚持内化自律,学习自主、行为自律S生活自理、人格自尊是学校的育人理念,让学生从知礼到懂礼到明礼到要有礼,促进学生自问自省自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创新规章制度,建设和谐校园
学校制度是现代学校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制度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管理要求或规范中逐步形成的,是全体师生认同和遵循的行为规范与精神规范,体现着学校个体特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民主和法制是建设现代学校的人文基础。诚信和信任是个体与团队的信誉体系,学习和创新是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探索学校内部管理和建设现代制度的过程,必须牢牢把握:一是制度规范与文明素质的关系,一个人一个组织的素质既来源于教育引导,也来源于制度和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意识,不可能有素质的提高。二是诚信和信任的关系,王岐山同志近期谈话中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道德自律和道德约束不能代替制度,用制度规范和严格管理是现代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三是科学管理和人文关怀的关系,科学管理不等于铁板一块,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执行,其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在科学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关怀师生的发展,关怀师生的生活和情感,关怀师生的心理感受,关怀师生中的特殊具体,在严格管理中体现制度的温度。四是过程管理和终端考核的关系,教育质量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成长更是漫长变化的过程,没有教师的全力投入和精心呵护,不可能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质量的全面提高,过程管理是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把形成质量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做到了,才能把事情做对、做好,才有预期的结果、美满的结果,加强终端考核是以实绩论英雄,是以目标引领过程、做实过程和做好过程,不让投机取巧、滥竽充数、出工不出力、偷懒的人沾光。用制度规范人,用人文关怀人,用管理提高人,从而形成科学和人文相融,规范与关怀一致的学校制度文化。
(三)弘扬澄中精神,构筑精神家园
毛泽东同志曾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改变一个人,改变一所学校,首先要从改变精神面貌开始。澄潭中学从九十年代开始,全体师生不屈服现状,不放弃追求,克服地理、师资、生源、硬件等等种种困难,发扬艰苦创业、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走到今天的地位、质量、校园和声誉,这里凝聚多少澄中人的心血,凝结着多少澄中人的酸甜苦辣。创业难,守成更难。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后说: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把蓝图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尽管现在的办学条件、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不等待我们可以享受,可以放松要求了。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我们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改革在逐步深化,我们能否真正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是否造就了具有真善美品性的优秀学生?等等,要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澄中精神,求人不如求己,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改变现状,只有开拓创新才能实现自身发展和学校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艰苦奋斗与改善条件的关系,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没有变,我国教育处于低水平发展现状没有变。因此,改善条件不能超越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们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通过奋斗实现发展,通过发展实现条件的改善。
各位代表,“学校兴亡,我的责任”,只要大家牢记神圣使命,认真履行职责,心中装着学生,我们的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我们的学校一定会越来越辉煌。
 
 
| 打印页面 | 关闭窗口

 
 
 
校办:xcyumenghao@163.com  邮编:312530
 
联系站长:王小妃 wxfei333@163.com  地址:浙江省新昌县澄潭中学
 
copyright©2000-2016  浙ICP备05081645号  电话:0575-86058633    浙公网安备 33062402000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