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中首页 学校概况 办学特色 校长专栏 运行体系 澄中新闻 校务公开 教育科研 爱的浪花 教师介绍 学生心语 校事记要 留言板
 
李辛甫
                      2003年7月11日    

未来有多近,在于你想得有多远

  今天如果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      

  新昌县澄潭中学是县直属普通高中,她的前身为创办于1876年的沃西书院。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输送了上万名合格的建设者,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吕志涛、中国显像管之父杨柳青等一大批杰出校友蜚声中外。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2600多名师生员工。

  近年来,学校以“修德、勤学、健身”为校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精神立校、科研兴校、创新强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以培养具有民族灵魂、创新精神、世界眼光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中国人为己任,积极探索适应21世纪的素质教育发展模式,构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认知性、社会性、研究性、技能性、身心性”为框架的新的学习模式,构筑了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八大教育”网络,形成了知识共享、资源共用的学校效能管理系统。经过几年的艰苦而卓越的奋斗和开拓,学校先后成为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实验学校、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院实验基地、绍兴市邓小平理论“三进”教育试点学校,并荣获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等100多项集体荣誉。

  一、学校的办学业绩、特色与做法 

  澄潭中学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无地理师资优势,优秀生被统招,无生源优势。面对弱势,澄潭中学全体师生克服种种不利因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经过几年孜孜不懈的努力,学校在办学效益、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教育科研、学科竞赛等方面全面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浙江省教育厅把这种现象称为澄中现象。

“满园春色关不住”,我校令人瞩目、令人羡慕的办学业绩引起了省内外兄弟学校的关注,近年来同行络绎不绝来校取经,余姚市教委主任带领该市直属学校校长,磐安县教委有关领导,上海、永嘉、桐乡、宁波、嘉善、绍兴、舟山、衢州等地中学的领导、教师都曾陆续到我校考察。浙江日报、浙江教育信息报、新昌报等媒体也纷纷报导了我校所走的办学路子和取得的不凡业绩。

  (一)声誉雀起的澄中现象 

  1、高考质量 远近闻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工作宗旨,为了使进入我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学校克服师资、生源、办学条件等等不利因素,在现代教育观和质量观的指导下,以超前的办学思路,领先的管理策略,扎实的工作举措,刻苦钻研,辛勤耕耘,使原先学业不佳的有志学生在我校梦想成真,成为学业的佼佼者、高考的优秀生、名校的大学生,老百姓说我们的学校是真正为学生着想的学校,是真正使家长受惠的学校。

  近几年来,我校教育质量保持着持续提高的强劲势头,虽然优秀生被统招,但高考上线数量、质量屡创新高,上线率名列全市前茅和全县第一,近几年来培养了四名县文科状元、二名省体育类状元。尤其是2003年高考,上线率高达99.8%,其中重点率、本一率均远远高于同类学校,并超过好些省一级重点中学。

  2、科研兴校 成效显著。为使学校上档次、出人才、出理论,澄潭中学在省、市、县领导关怀支持下,建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学”的教育科研运行体系,走科研增效的路子。经过几年默默奋斗,澄潭中学的教育科研已蔚然成风,教育科研成果令人瞩目。绍兴市“九五”规划课题《轻负担高质量是可以做到的》在绍兴市202项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省课题《中学效能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探索》续获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全省仅有6个一等奖,绍兴市仅我校获此殊荣)后,又在省“九五”一万多项重大研究成果中脱颖而出获二等奖,《高中生学习策略特征及优化学习策略的养成实验研究》被立为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这在普通中学是极为少见的。人人有课题、事事有研究,2000-2002年学校获奖课题25个,其中省级获奖3个,市级获奖10个,县级获奖12个,学校有全国、省、市研究课题39个,其中全国1个,省4个,市7个,县27个,教师每年发表、获奖的论文在90篇以上,校长李辛甫被评为省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并作为全省唯一的校长代表在萧山召开的省教科所长会议上作《教育科研,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报告。学校“科研兴校”的经验在浙江省“减负增效”工作会议上被作为典型进行介绍,并在全省各校推广。为此,2002年学校荣获了“浙江省科研兴校两百强”的荣誉称号(绍兴市中学系统仅两所)。

  3、学科竞赛 成绩优异。澄潭中学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全面的提高,他们在追求真理、探索实践、研究创新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成绩。在别人看来,竞赛只是重点中学的事,与普通中学无关,而在澄潭中学却时常有喜事传出,在浙江省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比中,澄中学生的研究成果《澄潭老街与旅游》、《中学生历史学习心态调查》分别获得省一、二等奖,陈晓等同学的发明创造作品相继在浙江省青少年发明作品评比中获奖,俞月英同学发明的《实用送风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学科竞赛也时传捷报,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我校已有多人获奖(开了普通中学获奖之先河),其中本届高二学生王富江、潘新春两位同学,在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以优异成绩获一、二等奖,为普通中学在全国学科竞赛中争得了一席之地,获得了省市领导的高度称赞。在全国、省、市组织的中学生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书画创作、计算机比赛、作文大赛等一系列竞赛中,我校学生频频获奖,为此,学校也多次被评为组织活动的先进集体,并荣获组织奖。

  4、硬件建设 面向未来。教育的发展是以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前提的,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形成又是以完善先进的硬件设施为后盾。为此,澄潭中学充分利用近几年远近闻名的社会声誉和过硬的教育质量,抓住机遇,谋求教育改革的新途径,拓宽教育发展的新空间,于2001年7月开始实施新校园的迁建工程,新校园占地200亩,建筑总面积57966平米,绿化面积46690平米,规模48个班级,按国家级重点中学标准建设,体现“人、教育、环境”和谐一致的建校理念。经过二年的努力,我们用100万元作为建校启动资金,运用市场运作机制,建起了一所价值8000万元的崭新的现代澄潭中学。在新校园内,我们不仅设计了一流的教室、实验室,还建成了舒适的学生公寓和宽敞的师生食堂,400米的标准跑道、6300平米的足球场、科技广场、信息广场、音乐广场和桂园、梅坊、蕉林、荷塘、草地,更设计了跟知识经济时代学习革命相适应的创新实验室、探索研究室和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的艺术中心、科技中心、信息中心等等,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休闲构建了一个风光旖旎、赏心悦目的生态校园,真正把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放到了学校办学的最高层次。

  (二)精神支柱——学校前进的动力 

  在澄潭中学整体规划和发展战略中,学校紧紧围绕创建省级重点中学的奋斗目标,把“精神立校”放在了首位,一直致力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澄中精神的开拓。全体教师时刻铭记“一切为了创名牌学校,一切为了学校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工作宗旨,心往学校发展使,劲往学生成长加,以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为目标,敬业务本、爱生奉献,坚持每天想一想、议一议、学一学、创一创,形成了“比学干帮超”的良好氛围。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给学生插上主动、自由、创新的翅膀,形成了“教师勤教,学生乐学,情趣高雅,文明和谐”的优良校风,涌现出一大批“春蚕”式的好教师,实现了师生的全员发展和全面提高,是澄中精神使澄潭中学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正象浙江省教育厅领导所称赞的:“该校面临弱势不气馁,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澄潭中学的精神是浙江精神的最好体现。”

  (三)全面实施效能管理模式,保证学校教育改革和事业的稳步发展 

  着眼于调动每一位教职员工的主动参与,促使其以主人翁的精神创造性地参与教育过程的每一环节,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扬弃并创新,是我校的人事制度和激励机制改革的目的。

  我校认为一所学校的竞争不是人才、奖金的竞争,而是体制、机制的竞争,没有学校一流的运作机制,就不可能造就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质量和一流的办学效益。近几年来,我校以推行教职工双向选择岗位聘任制和岗位管理责任制为重点,形成了更利于教师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新的人才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突出岗位意识,强化岗位责任,注重岗位业绩,为教育工作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生机和活力。

  1、管理制度的形式和内容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化。突出岗位意识、岗位职责,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期待,坚持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形成“激励为工作,用工作激励”的管理理念,使每一位教职工有机会在岗位中呈现才干,表现才能,为教师的成长、成才、成功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2、分配制度由“人头费”式的按人分配向“事业费”式的按职、按劳、按效分配转化。把化钱养人的传统分配方法变为化钱办事业,实现人头费向事业费的转化,把教师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效绩责任作为要素参与经济分配,形成以岗计酬、以能计酬、以责计酬、以绩计酬的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

  3、业绩考核由一次性的终端考核向过程性的多次考核转变。一次性的终端考核不利于员工的平时激励,而过程督导、过程管理,有利于揭示分析成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能不断修正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走向成功。

  4、管理结构由专业建制的条式管理向组织建制的块式管理转化。在各职能部门、各教师之间形成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教育整体,变原来针对教师个体为主的条条式管理为以处室和年级组为主的块块式管理,让行政担任年级组长,形成了五大系列的管理体制,即行政系列、班主任系列、教研组系列、学科教师系列、后勤职工系列,实行五个一起抓,即教育教学一起抓;教师学生一起抓;课内课外一起抓;教研组长、教研成员一起抓;班主任、科任教师、班级一起抓;将教师个体考核与班级挂钩,与教研组挂钩,与年级组挂钩,与分管领导挂钩,与学生思想挂钩,形成学科、班级、教研组、年级组、行政一体化的管理格局,体现了教师个体劳动集体成果的教师工作特点,最终实现全程激励、全员激励、全素激励的效能管理机制。

学校的宗旨是不能因为我们的思维和政策定势压抑了教职工的创造性才华,不让有水平、勤奋肯干的教师吃亏,不让平庸贪懒的教师沾光,使一大批优秀教师真正能获得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实惠,实现自己的最高价值。

  (四)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让每个教师在澄潭中学都得到充分发展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们的教育能更好地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我们的观点是唯有用科学的观点、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管理激发学校内部动力,开发教师自身教育科研的潜在活力,才能使教师的科研水平沿着高效、有序、科学的轨迹发展,才能优化教书育人的课堂模式,才能走出“教师轻松,学生负重”的异化教育的误区,学校才能迎来上水平、上档次、出人才、出理论的教育春天。

  1、拓展教育科研运行体系。为使我校的教育科研跳出经验总结的狭隘圈子,我们拓展了教育科研的运行体系。纵向,我们争取到了县市省教育科研机构的指导。新昌县教科所、绍兴市教科所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院在许多重大课题上给予了学校及时的指导,为学校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资料、开设讲座、给予辅导。在上级教科所的直接领导下,我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得到了迅速地提高。横向,一是争取到了浙江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多家高校专家和教授的指导,聘请了东南大学博导吕志涛院士为我校科技创新顾问,聘请了浙江大学心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沈模卫、浙江省心理学会秘书长曹立人、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宏飞为我校心理教育顾问,聘请了全国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刘力、浙江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边玉芳为我校教育实验顾问,聘请了全国书协学术委员华人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鲍贤伦、金鉴才、全国书法中青展评委赵雁君为我校艺术教育顾问,并请上述专家分别为我校师生作了《当今科技发展趋势》、《教育方法研究》、《开展心理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创造心理与技能》、《改进学习方法的策略》、《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学校教育与艺术教育》等等专题报告。二是加强与兄弟城市和地区的交流,学习和引进外地先进的教育科研成果。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外出取经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七个省市100多所学校。三是与中美合资洛思福教育中心(美国)达成了长期合作办学协议,开展中美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而且互派教师进行对等交流,使我校的教育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制度督促教师重视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有力地保障了“学生负担减轻,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目标实现。

  2、形成教育科研管理体系。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教育科研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走上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场”,使管理的各种项目(人员、课题、时间、信息、财物等)一进入这个“场”,就能在管理效力和效率功能驱使下高效地运转,取得最佳效益。

97年上半年,学校出台了《澄潭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实施细则》,形成了系统、高效的理论学习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申请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交流反馈及宣传推广制度,督促教师自觉科研,实现了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现择一二制度予以介绍。

  (1)课题管理制度。课题是有关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内容。进行课题研究,就是探索教育规律,寻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特点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同时在课题探索和实践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可以说,通过管理机制,督促全体教师投身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性工作。

  ①编制课题指南。近几年来,围绕“科研兴校、创新强校”的学校发展战略,共编印了包括15项内容在内的课题指南,并将其作为学校各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指导用书。

  ②加强过程管理。学校要求课题承担人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汇报,注重过程环节,克服只报不研究的不良倾向,真正发挥课题研究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对于重点课题学校随时掌握研究动态,帮助克服各种困难,提供有关研究信息,组织相关课题的研讨交流和协同攻关,对于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如教育统计知识不足常常给教师的研究带来困难,学校就请来了浙大专家举办教育统计培训班;写好科研论文或科研报告也是普遍存在的难题,学校就请来了县市教科所领导举办各种讲座,引导教师科学开展教育科研,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

  ③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深化研究。教育科研的价值在于指导教育实践,如果研究成果仅仅是为了发表获奖,那它们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及时反映、宣传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生产力,学校创办了《教育科研信息简报》,编印《教师论文集》、校刊《西园》,出版教育专著,让教师作讲座等等,这些举措使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及时在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延伸和发展。同时,我们还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这些教师的优秀成果,达到资源共享,使教师的科研成果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目前,为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我们己实现了计算机单机远程联网,制作了学校网页,建立了电子信箱,以便教师能快捷地获得教育科研信息,及时实现信息互换,尽量为教师创设一个信息化的良好科研环境,通过一系列效能管理举措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生生不息的动力。

  (2)科研经费申请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为了提高教师的群体科研素质,我们建立了教育科研的导向激励机制,使他们把无意识不自觉做的工作变为在一定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下自觉的创造性的劳动。除了每年一次评选全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外,我们还评选教育科研先进教研组、年级组和先进个人,并建立了相应的导向激励机制——设立了教育科研特别奖和课题研究经费的申请办法。学校规定,各教师、课题组、实验组可凭有具体研究计划、实验方案、实践过程管理的研究课题向学校申请1000—10000元的科研经费。所研究的创新科研成果或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得到推广或获奖,校级奖2000元,县级奖3000元,市级奖5000元,省级奖10000元,全国级奖20000元。凡是没有校级以上课题或没有能力承担科研任务或不愿承担科研工作的教师不能评为先进个人,考核不能评优,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也不能申请贡献考核津贴。在教育科研这个问题上,我校明确地认识到,引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捷径,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三年来,我们对教育科研舍得投入,舍得花钱,用于教育科研师资培训、教师业务进修、购买教育科研资料、编印、出版教育科研专著、专刊等经费每年不下于15万元。我们认为,今天的投入是为了明天的产出,举债发展今天的教育,策划明天的事业是合算的,因此,硬件要现代化,软件更要现代化。其实教育科研的投入和产出是教育领域里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我们也进行成本核算,重视了教育科研,管理上了层次,教师素质提高了,整体质量上去了,学校就有了知名度,知名度是生产力,在市场经济这根杠杆调节下,投入的回报率就会几十倍增加,这就是我们进行效能管理改革的教育科研发展观和经济观。

  现在,在澄潭中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有这样三个很强的意识:一是地位意识,即要创名牌学校,必须要重视教育科研,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开展教育科研,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投身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学校上水平、上档次的推进器;二是超前意识,即教育科研既要研究教育现状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把握今天的教育,开拓明天的事业,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唯有如此,教育这棵生命之树才能常青不衰;三是全程意识,教育科研不是仅仅研究课题,而是贯穿在每天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时时要科研,事事有科研,课题要研究,教学要研究,已深入每位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之中,正因为效能管理模式所蕴含的强大生机和活力,我们这所具有127年光荣历史的学校始终充满着勃勃生机。

  (五)创新教育和学习模式,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教育发展是以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为动力,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知识的传播途径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这种变革有可能很快变为现实,因此建立合理科学的学习模式和教育网络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教育追求,教育不在于判断一个学生学习的优劣,而是旨在为学生指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在未来素质方面的薄弱部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按照对教育的这种理解,我们构建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的以“认知性、社会性、研究性、技能性、身心性”为框架的学习模式,形成了有利于学生成长、能培养学生民族灵魂、世界眼光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以“理论教育、养成教育、心理教育、信息教育、人文教育、创业教育、创造教育、发展教育”为主的教育网络。

  1、变革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⑴社会性学习。拓展能力,增长见识,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服务社会,参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懂得保护环境,关爱自然,达到人、环境、自然和谐一致。

  ⑵探究性学习。学生从自然、社会和自我生活中选择专题、确定项目,主动地应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有一个“亲历”问题发现、提出、思考、解决的过程,以此来增强学生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越转移的能力,并形成积极活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⑶认知性学习。学生充分应用感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进行积极认知的学习方式。课堂是学生认知的绿洲,教材是学生认知的范例。通过认知性学习,使学生掌握走向社会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参与实践所必须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⑷技能性学习。是以日常的、现代的、具有技术含量的对象为学习内容的一种开放性的综合学习方式,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技能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操作性学习,目的使未来的公民能够应付本职工作中不断进步的技术要求,有能力对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⑸身心性学习。通过心理、体育、保健等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适应能力。

  2、改变知识的传播途径,让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

  ⑴理论教育 培养新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此,我们建构了“一门为主,多门渗透”的课程设置规范,根据精而管用的原则构建适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部署以社会实践和课外教育工作为载体的主题教育活动,开辟自我教育第二课堂,以业余党校、中学生团校、学生干部学校为重要载体,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课内系统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深化这两个课堂有机结合,做到政治教师与学生工作系统这两支队伍密切协作,在学生处世立身之魂的教育上迈出坚定步伐。

  ⑵养成教育 规范行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使之成为一个有教养和有社会责任心的合格公民。学校以《澄中学生一日常规》为基础,开展以“自尊自爱、注重仪表、举止文明、礼貌待人、讲究卫生、孝敬师长、遵守公德”的养成教育,立足眼前,长远规划,开设“心中有学校、心中有班级、心中有寝室、心中有父母、心中有师长、心中有同学”的“六心”教育专题,推行文明学生承诺制,真正变学生要我文明为我要文明,继续实施“日常行为跟踪纪实考评”,让学生学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努力实现“卫生不常打扫,地面干干净净;纪律无人专管,教室安安静静;做操无人组织,队伍整整齐齐;集会无人监督,秩序井井有条”的管理最高境界。

  ⑶心理教育 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心理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21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新阶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的自我修养,是人类自我完善的需要。近几年来,我们进一步凭借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院实验基地、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实验学校的良好心理教育氛围,全员参与,全面深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加大力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打响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牌。

  ⑷人文教育 丰富情感。学习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人、教育人的力量。为此,学校在“精神立校”的宗旨下,建设能反映学校本质、个性并富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浓厚艺术氛围,开展人文讲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陶冶,创造文明的广场、花园、草地、教室、操场、餐厅及宿舍文化,形成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区域文化,使学生从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不断提高文化和精神品质。

  ⑸信息教育 完善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

  ⑹创造教育 激发创新。鼓励学生展开和发表他们的想法,让学生有“have a try”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创设了技能训练室、探索实验室、软件开发室、学生交流中心,使学生有动手的机会,有尝试的空间,有质疑的时间,有发表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时候,使学生在动手中、质疑中、批判中、交流中提高创新意识,形成创造能力。

  ⑺创业教育 磨炼人生。学生通过参观工厂,了解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通过访问厂长,了解到企业艰辛的创业过程,增强学生珍视劳动成果,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观念,参与市场,体验生活,改变学生有悖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态度和期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⑻发展教育 造就全人。旨在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而不是狭隘的升学取向;意在让学生勇于尝试、敢为人先而不是害怕失败;志在维护学生的尊严、健全学生的人格而不是把学生人为地分类;重在造就有灵魂、有信仰、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人而不是有特长的职业者。

  二、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教育是一个长远的事业,需要我们在认识现有成绩与不足的基础上,更加继往开来,发奋图强,取得更大的办学效益。为此,我们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提高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的崭新途径,建立和启动适应新世纪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努力构建适应时代变化和符合学生身心规律的素质教育课堂模式,走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力争把澄潭中学办成“设施先进、管理领先、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人、教育、自然”和谐一致的省级重点中学。

  (一)存在问题 

  1、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使相当部分老百姓子女无法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2、“三限”政策使学校无法偿还债务,学校丧失了自身发展的能力,为学校的“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带来了困难,使学校的优势、良好的社会声誉、教师的出色工作不能转化为学校的生产力,使学校失去发展的动力。

  3、国家的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十五”期间,教育部已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重点,是与国家两部大开发相一致、相响应,许多教育专家提出,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教育平等问题,是人权问题,关注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中学发展应该引起政府、社会的重视,这也是维护大多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4、师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几年,由于高中段教育发展迅速,老百姓子女就学高中需求量增大,招生人数增幅较快,导致教师队伍过于年轻,职称比例失调,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有待更新,教育行为有待进一步转变。

  (二)建议和措施 

  1、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能生存,发展才有希望。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澄中精神,励志图强,不甘落后,克服自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因为只有发展才能为学校带来生机,只有发展才能保障教师的工资、学校的运转、师生的安全,只有发展才能为老百姓带来实惠,只有发展才能让每个公民接受从摇篮开始的全程教育,只有学校的发展才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为此,我们将作不懈的努力。

  2、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高中教育应该与义务教育阶段在政策问题上有所差异,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政府无法无力包揽所有的教育事业,在这样的前提下,只要老百姓认可,政府执法部门认真监督,学校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教育事业发展了,有更多的老百姓子女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于国于民于社会都是好事实事。

  3、对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积极差别原则”,即承认差别、缩小差别,不发达地区、薄弱学校实行“教育优先区”“国家教育券”,加强对一般普通中学的投入和政策的倾斜力度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许多家长的呼声。

  4、根据教育成本测算进行教育收费,必须考试到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债务(许多学校是举债发展教育)。在考虑师生安全、学校运转的同时,还要考试教育现代化带来的建设性、经常性成本的增加,以及师资培训、继续教育、教育科研、对外交流增加的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

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中前进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3-07-11

       ——新昌县澄潭中学的办学经验及做法
 
 
 
 
 
| 打印页面 | 关闭窗口

 
 
 
校办:xcyumenghao@163.com  邮编:312530
 
联系站长:王小妃 wxfei333@163.com  地址:浙江省新昌县澄潭中学
 
copyright©2000-2016  浙ICP备05081645号  电话:0575-86058633    浙公网安备 33062402000337号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