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校长赴美国教育考察
|
李辛甫
|
2002年12月
|
我们带着就如何进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及其对教师的要求与培训,深入到美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以及教育研究机构,与美国教育界人士进行了相关的研讨,我们感觉到美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在培养创造力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努力,而寻找解决教学问题的大策略成为明显趋势,访问取得圆满成功。为此,将我们在访问过程中获得的一些较有价值的见闻作一概要的报告。
一、法耳巴拉索小学
12 月 9 日。我们考察了芝加哥地区的一所传统学校 --法耳巴拉索 小学,校长为纳尔逊博士,是一位富于教育理念的专家。法耳巴拉索小学有学生 550 人,在考察中我们感受到:
1 、充满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纳尔逊说:"传统小学课堂上我们教什么呢 ? 自信力。 4 岁孩子就应有责任感。这里不打铃,外面一没人,学生就能回教室上课;每个人只叫名不叫姓,校长也一样,重在按个人特点和能力而不是按地位来区别,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大家都是社区一员;每个孩子都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这里的老师组织能力非常强,注意给学生选择权,让学生在各种选择中作出抉择,并善于自我评估。"我们在参观学校时,正好看到了这样一个学生的活动:
28 名 4 - 5 年级的孩子围坐在一块大地毯上,教师也在其中,带头巾的小女孩是活动的协调人。 某孩子建议,明天大家穿一样的衣服来上课,于是有孩子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可以都穿牛仔裤,有的说不一定这样。协调人提议由大家表决来决定,结果,弃权的、赞成的、反对的都有,接着又有孩子建议能否朋友们穿同样衣服 ? 意见很不一致。
老师:为什么那么多弃权的,弃权原因 ?
学生 A :建议是可以选择的,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无所谓,何必表决。
学生 B :如果大家都穿黄色衣服,没有黄衣服的怎么办 ?
教师:那么多人弃权,投赞成的人会怎么想 ?
学生 C :看来还是要表示个意见。
教师:星期二加州有关于同性恋结婚的重要提案,如果 100 人只有 20 人表决,百分比多少 ? 能不能控制大家的命运 ? 看样子,对事关大家的事不能漠不关心。我们班 28 人, 20% 是 5 ~ 6 人,如果 20% 表决, 5 ~ 6 人能控制全班吗 ? 如果这样通过能行吗 ?
学生考虑后,都说不行。教师进一步说,比如我们动议每人写一个 50 页的南极洲的考察报告,大家都表示了不同意,可见投票的同学都行使他自己的权力。
在法尔巴拉索小学,这样的活动比较频繁,学生每天都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然后经选择确定选题。每天的协调人都调换,人人都有机会领导别人。
这所学校的编班很有特色: K - 1 年级 7 班, 2 - 3 年级 7 班, 4 - 5 年级 5 个班,纳尔逊认为,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关键并不在乎年级,而在于他们的进步。学生的发展应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为此,学校有一个研究小组,由苏珊和校心理医生、校外专家组成,研究每天用于这三方面教学内容的分割,而各个方面的教学内容都不能超过总量的一半。
该校存在留级制度,但全年级仅 1 ~ 2 名。有一位低年级的孩子,认知能力可能已达到 7 年级水平,但纳尔逊认为对他不能拔苗助长,因为这个孩子的情感和社会性仍然需要发展,还是把他留在原来班级比较好,当我们谈到按不同程度区别对待学生时,她很认真地说?quot;请把门关上,千万不能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区别对待他们。"
当我们问到这所学校这样做有什么不理想的地方时,纳尔逊认为,培训新教师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要有组织能力、必须自己不断学习,这三点对于新教师来说最为重要,而对于学生,纳尔逊充满自信,认为没有什么不理想的,都非常出色,对他们很满意。
2 、积极帮助特殊需要的儿童
全美人口的 17 ~ 20% 有阅读问题,为此,国家有专门的项目计划来解决此类问题,开展特殊教育,解决智力障碍、阅读障碍问题,照顾学龄儿童中 5 ~ 7% 的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
在这所实验小学,有阅读障碍和特殊需要的学生往往跟正常学生的班一起上课,每班约 2 人,举黄旗以示区别,但学业上他们往往还是落在后面。
加州大学课程实验室的专家与该校教师合作研究与这些学生有关的问题,每到暑期都会有两周专门训练,一个老师带一个举黄旗的学生,并有专家指导。每学期都留出一定时间让老师聚在一起,讨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问题。
该校制定了评价工具,来确定特殊儿童,但还缺少有效的课程来解决他们的问题。现正致力于设计表格,搜集孩子的各种信息、注意、行为等,评价方法比较多样。现在正开发全面的辅助工具和教学策略,并有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参加开发,还从文化、教师发展等角度联合研究阅读问题。
我们还参观了一名受过特殊训练的老教师的教学,他在一间小房间里辅导 5 名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 ( 校长征得学生同意,我们才获准进去 ) 。
3 、"研究"体现在平时的活动中
该校 K - 1 年级的学习,以游戏为主。学生的自主空间较大,我们在上课时见到一小女孩在教室外自由地吃东西,她天真的给我们说:"我想在这里呆一辈子",一小男孩立即纠正:"我们仅能呆到六年级而已"。学校环境优美,在美国不多,校长很自豪。
我们见有一小男孩在教室里看画册,有甲、乙两个人物,他竟然十分认真地告诉我们:"我在做研究,看某甲、乙两个人物的特征,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 "他还画了如下的关系图,一点一点地记录、比较。
该校学生用电脑有 120 台,校长说,电脑如同铅笔一样是学习的工具。 2 年级开始学习键盘,小孩写文章自己打进电脑,高年级一分钟可打 70 多字。要上网可以到图书馆。
美国中小学电脑广泛普及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们看到 4 - 5 年级的学生正使用电脑?quot;研究", 3 - 4 人一组合作研究人体,设计软件,利用电脑显示病毒如何攻击细胞,香烟如何危害人体及消化系统等过程。
我们在实验学校还看到了 6 年级学生正在学习以中国为主的课程,他们最近乘飞机去旧金山,看了亚洲文化博物馆、中国城、中国餐馆、中国商店、中国玉器、龙的标记等。但也有位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唐人街不等于中国,我们可用电子邮件与中国沟通"。
我们理解,美国学校这种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思维活动上的负担,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同时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定程度上值得我们借鉴。
4 、从小关注科学探索
重视研究性课题活动的开展,是美国基础教育的一项特色,奥龙小学因地制宜,借美国航天局离这里很近的优势,开展了 5 个月的太空探测的课题,并请航天局专家担任课题指导,使学生学习兴趣很高。
我们看了一堂 K - 1 年级的科学活动课:为什么火星是红的 ?
教师指导学生用细铁丝加上水,经氧化生锈变成红色。这个过程中,要学生每天观察一次,观察报告:
这个活动很简单,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持久的观察,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态度,确实是很好的方法。
二、高中
12 月 16 日。我们考察了芝加哥法耳逊高中,该校校长为苏珊 (Susan Derse )女士,全校有 1800 名学生, 120 名教师, 60 名行政人员 ( 包括助教、秘书 ) ,是一所四年制学校,以连贯式的教学让学生成长,教学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而闻名。以下的教育教学点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该校四个年级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并构成连续的系列。 9 年级注重个别化教学,以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高中过渡期; 10 年级开始让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并非营利地给予职前技术训练 (3 年中一般 100 小时,下线为 60 小时 ) ; 11 年级用选修课来促进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发展。例如通过选修课让学生了解亚太地区文化对本州的影响 ( 包括文化、地理、统计、制陶、日本语等 ) ; 12 年级比较强调世界观教育 ( 文学、历史课程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 ,用一整年的时间作世界性问题的项目研究。有两个特点:
该校的教育教学比较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联系社区,推进社区服务;二是每年都开展项目研究活动,作研究报告。
校长介绍,这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改变学校的教学方式,特别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合作学习是通常的教学方式,很多课都以学生分组讨论来进行,而不是单纯听讲。
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领导者",因此每个学生都要考虑:作领导者时,怎么样才能表现得很好。校长也尽量下放"权力",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学生领导也一样,他们必须有创造性,要培养他们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为此,学校开设学生领导能力课程,例如让学生教学生,帮助 9 年级学生解决性骚扰问题。学生自治机构也很多,如学校的冲突仲裁委员会由学生组成;种族平等委会员由学生参与;学生自治会由每班推举一个代表,代表们再选出正副会长及管理财政的人。
领导能力课程是当选的学生干部必须参加的,也开放给足球队长等,不是干部但有兴趣成为领导的学生也可参与。参观时,校长正好带着我们看了领导小组的活动:
约 38 名师生参加讨论:最近要组织一次体育活动。今天有 2 名 " 亲善大使 " , 28 名学生参加讨论。问:你们是怎么干的 ? " 联系学生与校方。 "" 要有自信,自己能做好。 "" 我们班有 4 个代表,班里事情四人一起商量。 "" 我 12 年级,是个小人物,本身有责任为低年级起个好榜样。 "" 我们监督选举,保证公正。 "
两名 " 亲善大使 " 看来很成熟,善于与大家相处,校长感到很骄傲。亲善大使也参与了接待我们的工作,有一名 " 亲善大使 " 说,昨天为组织这次接待活动,他一直工作到深夜 1 点钟,压力很大,但非常愿意多干这样的工作,以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
2 、体验感受
写作基础是高中的必修课,我们访问了一位优秀的写作教师,他所教的一个学期的写作课先后有 10 项内容,包括:①难忘的时刻;②我写作的优、缺点;③抽象的词选一个;④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⑤一篇研究报告;⑥英特网上找的研究报告;⑦对一个故事的文学评论;⑧对一首诗的评论;⑨写自己或家庭的历史;⑩由 1 ~ 9 项学习来综合评价我的进步与感觉。教学安排由感受到认识,由浅入深,穿插自己的写作体会,很有章法。
我们听了写抽象词一课。程序是: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抽象的词;先写个草稿; 3 ~ 4 人一组讨论;修改,一直到满意为止。老师要求他们:不是编造,而是真正表达内心的感受。
不同学生依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选取抽象词进行写作,例如学生讨论:"我有个兄弟死了,我很悲伤,我用文章描述这个主题";"我被华盛顿大学录取,焦急等待录取的兴奋';"小学 3 年级老师说我的性格既文雅又活泼";"我喜欢踢足球,激烈、辛苦";"有一次郊游,我从树下掉下,不惧怕而是安详"。
在老师的引导下,写作变为由感而发的文字表述,学生才能有真的进步,情景与体验作文的优势也许就在这里。
3 、提倡求异
美国高中数学教材有五个重点:数与数系、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微积分基础。这是内容,具体的难度要求并不太高,但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学生的建设性思考,提倡用不同方式寻找答案。课堂上,老师发问的质量比较高,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考。
我们看到的高中概率内容的教学,教师把概率知识寓于活动之中,例如设计各种图案,做投标游戏,计算命中率等,教师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筹集班费等实际问题中。
降低数学学科内容的难度,可从该校高中微积分第一学期试卷的几道题中反映出来,试题特点是:注重基本原理,难度不高:
结束语:东西方教育都到了一个转折点
在考察结束后,我们从如下角度来初步认识和比较中美教育。
1 .中美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差距不大
以中美各阶段的教育相比较,可以发现,就教育普及程度的差距而言,基础教育的差距最小,以联合国开发署《人类发展报告》 1999 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我们对中国的基础教育应有足够的信心:
1997 年美国和中国各级教育普及水平 (%)
国别 美国 中国 差距
幼儿入园率 64.8 41.3 23.5
小学净入学率 99.9 99.9 0
中学净入学率 96.3 70.0 26.3
大学毛入学率 80.6 5.7 74.9
( 见 1998 年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 )
由于中国大学入学率低,升学压力很大,大学入学竞争激烈,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包括学校附加的应试课程很重,同时,由于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应付升学考试比较有效,故仍被不少学校采纳。这种教育模式是一种竞争 -- 选择模式。
美国教育模式实际是一个合作定向模式,其大学入学率高,基础教育课程较轻,学业评价重点放在地区性的平时考察上,学校有条件安排更多的发展个性、创造力的活动。是竞争-选择还是合作-定向将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模式。
2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明显存在距离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培养创造力取向的教育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中美两国存在明显差异:
从课程结构选择来看:美国在中学阶段实行选修制,设置学术性、中间性、职业性的选修课,初、高中选修课占总课时的比率各为 1 / 3 、 1 / 2 。中国正着手课程改革,但从现阶段来看,课程结构仍比较单一。
从教学内容现实性来看:美国比较重视经济、技术及实践性知识,十分重视创新能力培养。中国以国家统一课程为主,内容偏难、偏深,重学术取向,实践、时代以及乡土联系不紧。
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来看:美国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例如课堂上教师常提出思考、试验型问题,学生可自行查资料、做试验、找答案;中国的教学方式以讲述为主,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索研究的方式不多。
从师资水平来看:美国专任教师的学历 (1994 年 ) 本科达 52% ,研究生及以上达 47 . 3% 。中国达标情况 (1998 年 ) 为小学教师 ( 中师 )93% ,初中教师 ( 大专 )83 . 4% ,高中 ( 本科 )63 . 5% 。
中美两国师生比的比较
国别 美国 中国
小学 (97 年 ) 18.3 24.2
中学 (97 年 ) 14.2 16.8
高校 (98 年 ) 15.6 9.8
从班级规模来看:小学阶段美国 1996 年为 24 人,到 2000 年缩小到 18 人,中国 1997 年为 34 人;中学阶段美国 97 年为 31 人,中国为 46 人。
从教学手段现代化来看:美国在 1998 年 89% 的中小学、 51% 的教室联通了 INTERNET 。中国大陆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很快,但据 1999 年 8 月的不完全统计表明,只有 40 个中小学建立了网站。
3 .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都有自己待改进的问题
美国 1999 年的教育报告指出,减少全美小学班级规模和用新技术装备学校并未收到改革效果:据 " 教育进步的国家评价 " ,仅 30% 的 8 年级学生能算出一餐花费的小费占总餐费的 15% ,第 3 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 (TIMSS) 结果表明: 8 年级数学, 41 国中有 20 个国家的均分超过美国,仅立陶宛、塞浦路斯、葡萄牙、伊朗、科威特、哥伦比亚、南非 7 国比美国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水平不高是美国基础教育突出的问题。
近年来美国中小学生犯罪问题困扰着美国教育界和社会,校园枪击案有增无减,由于过渡放纵孩子,以前是中学生,现在小学生甚至出现 6 岁小男孩持枪杀人。
在中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发展创造力的时间和空间不多,在学习压力下,也现出过孩子自杀、高二学生用鎯头敲死母亲的事件。
中西方教育恐怕都到了一个转折点,都需要认真反省,重新思索教育到底该怎么办这个重大问题。中西方教育或许应该寻找一个中间地带,审视双方的问题和优点,以本国的传统优势为基点,把双方的优点结合起来,把两者的缺点去掉。
我们这次考察的主题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教育教学而言,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努力减少那些对每个中国学生的智慧发展、生命成熟没有什么好处的东西,腾出时间、空间来整合对他们的智慧和生命非常重要的东西,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进行必要的、结构性的调整,用优质的教育来发展我们学生的创造力。